來源:聯拍在線
原標題:戰國王室大墓里的古玉,一起來開眼界
戰國中山國是戰國時期千乘之國,實力較強但弱于戰國七雄。
由于中山國為游牧民族所建,歷史短暫,史載缺略,遺跡湮沒于地下,兩千多年來鮮為人知。
上個世紀70年代以來,考古工作者在河北省平山縣三汲村附近勘探了中山國都城靈壽古城,發掘了五座中山王族墓和百余座平民墓,共出土文物兩萬余件,許多文物工藝精湛,造型華麗,是戰國時期藝術作品中的珍寶。

戰國中山國王室墓地出土
玉佩材質為黃玉,用圓形黃玉片透雕而成。中心是一只圓環,環上刻扭絲紋,環邊有棱。環的外廓透雕三條形態相同的夔龍,夔龍曲頸回首,口微張,吻上翹,身刻鱗紋,拱背翹尾,體態矯健,充滿張力。

戰國中山王厝陪葬墓出土
材質為灰綠色青玉,鉤體呈弧形,鉤首螭紋、尾虎頭紋,背有一圓形鈕。從工質和雕工看,這件玉帶鉤應為戰國玉帶鉤中的精品。

戰國中山國王室墓地出土
材質有白玉、墨玉、黃玉和青玉,可以分為兒童、青年女性及中年婦女幾種形象。男童頭頂梳單髻,身穿窄袖方格紋袍,袖手而立。女傭頭梳牛角雙髻,身著圓領窄袖對襟衫,身穿方格長筒裙,圈手而立。方格紋衣裙和牛角狀發髻,是戰國時期中山國特有的服飾和發髻。

戰國中山王厝墓出土
共出土17件,長1.9 - 2.1厘米,寬1.3 - 1.6厘米,高1.1 - 1.2厘米。小獸頭部較扁,鼻和眉橫豎相接,鼻子較寬,眼睛細長。身體象蛙,但有尾,上曲的尾巴緊貼臀部。 類似器物在殷商婦好墓也有出土。

殷商婦好墓出土

四鳳玉佩
戰國中山國王室墓地出土
材質為白玉,上部兩鳳相對,兩喙相連,振翅伸尾,雙爪蹬在一璜形架上,架的兩端各附一鳳,鳳首向上抵于上面的鳳尾,雙爪蹬在上面鳳的后半身,鳳尾向下微翹。

戰國中山國王室墓地出土
三角形邊框刻竹節紋,內填斜方格紋??騼壬喜客傅褚淮箢^蟠虺,雙尾分別向兩側上卷其下透雕二夔龍,作背向卷曲狀,龍身刻滿鱗片紋。

戰國中山王厝墓出土
玉佩雙龍體表遍飾虺紋,身形修長,體似彎弓,斜向相交,構成優美的弧線。在兩只龍尾間還夾有兩條相背的小龍,別致精巧,形態可愛。

戰國中山王厝墓出土
材質為栗黃色黃玉。整體弧曲,中間為長圓形璧,璧上裝飾谷紋,璧的兩側各有一蟠龍形耳,龍身凸起,身上有孔,周緣有棱。

戰國中山國王室墓地出土
長23.6厘米,是戰國中山國墓葬中出土最大的玉佩。材質為半透明黃玉,通體雕琢谷紋。龍頭較小,短角前曲,棗核形眼,上吻圓而長,軀干粗壯,腹背隆起,尾巴上翹,昂首回頭作云中騰飛狀。

戰國中山王厝陪葬墓出土
材質為青玉,灰綠色,半透明,局部沁蝕處泛灰色。玉環邊緣有棱,兩面雕谷紋。

戰國中山王厝墓出土
青玉制,淺翠綠色,半透明。一面光素無紋,一面有谷紋。環的內外周緣起棱,肉的上部中間有一孔。環兩側各飾一夔龍耳,龍背向內,長角,棗核眼,嘴內勾,下有兩肢,尾部內卷。

戰國中山王厝墓出土
材質為白玉因經火焚而白中閃灰。構圖為一雙身龍紋、兩只鳳。

戰國中山王厝墓出土
龍細尖耳,棗核形眼,絲束紋龍吻上卷。身體蟠卷回繞,尖尾向外卷成環狀。胸部、后體、尾部各有一彎尖狀爪。中上部有一系孔。體表浮雕谷紋,邊框有棱。

戰國中山王厝墓出土

雙虎玉佩
戰國中山王厝墓出土
材質為灰黃色黃玉,雙虎連體,近似璜形。一面浮雕邊棱、體表滿雕蠶紋和絲紋,另一面勾有線稿草樣,但未經雕刻,應是專門為中山王厝雕刻的明器。

戰國中山王厝墓出土

鳥形玉佩
戰國中山王厝墓出土

玉璜
戰國中山王厝墓出土
一件為白玉制,單面浮雕蠶紋,蠶紋中有絲縷和絲束紋,兩端各有一孔。一件有大塊黑斑,雙面飾蠶紋,除兩端各一孔外,中間豎置兩孔。

戰國中山王厝墓出土
材質為青玉,整體為半環形,兩端均飾突出的虎頭,虎方耳,方唇,前額突出,憨厚可愛。

戰國中山王厝墓出土
材質為青玉,兩端龍首為方立耳、棗核形眼,上吻上折。上中部有一系孔。器表雕谷紋,有邊棱。

戰國中山王厝墓出土
材質為栗黃色黃玉,由龍形玉佩改制而成。

戰國中山王厝墓出土
材質為灰綠色青玉,背部留有起草紋樣的線圖,尚未雕琢紋飾,應該是專門為中山王厝雕刻的明器。

戰國中山王厝墓出土
材質為灰黃色黃玉制,勾身稍有彎曲,帶面窄厚,斷面呈長方形,鉤頭為螭首,鉤尾后部有一“凸”形帶鈕。

戰國中山國王室墓地出土

玉勒
戰國中山王厝陪葬墓出土
左側玉勒為白玉,右邊玉勒為黃玉,因被焚過玉色有變化。